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40章 1997,寒国金融危机 (第2/2页)
这个混乱的货币现象,朴正西推行了旧币与新币10:1的兑换比例,强硬地将寒国的经济拉回正常轨道。 为了更好的发展。 朴正西觉得能救寒国的唯一办法,就是发展和发育外向型经济。 因为寒国民众穷苦,消费能力不行,仅仅只是靠自己,只能发展低下的生产力。 但外向型经济,拉扯外来的资金可是一条迅速发展的捷径。 所以。 朴正西为了加强对外竞争,决定扶持能够扛得住大风大雨大企业起来。 但因为本质的原因,这些企业不能收归国有,在这样的前提下,大营,永真......顺洋都纷纷站了起来。 为了保证这些企业能够茁壮成长,朴正西还抗住了国际方面的压力,为本国设立了高额关税壁垒,并用其他方面非关税性政策,基本杜绝了外资对民族资产的侵害。 还专门设立“国货补贴”,提倡民众只买国货。 还为了帮助这些所谓的大企业能够顺利的走出去,寒国政府还为国际上的竞标,购买原材料等等事情都保驾护航。 企业在这些环节当中,要是没钱或者是需要贷款的时候,政府都直接拿信用担保。 渐渐的! 寒国的经济发展,一步步的走向了正规,看上去是那么的欣欣向荣。 但这么做,终究会背负高额的债务。 虽然政府如此担保,如此的保护他们,但是这些大企业一直都是属于私人的。 朴正西在的时候,可以用强权完全压住这些吸政府,吸民众血的大企业。 但是一旦压不住了,这些企业是极容易反噬整个寒国。 就比如.....顺洋。 陈养喆在李成碗的私有化运动当中,吞并了三家国有银行,造就了横跨金融、制造、物流的巨型企业。 朴正西上台以后,只是短暂的制裁了陈养喆,但毕竟朴正西的政策是需要顺洋的,所以也就算了。 随后寒国过剩且廉价的劳动力,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,产生的初级廉价工业品为寒国创下大量外汇。 而朴正西没有直接将这些外汇储存起来,而是第一时间花了出去。 集中发展的大企业,在1976里就崭露头角。 寒国的企业第一次出现在米国杂质当中的“米国以外的世界五百家大企业。” 1988年又举办了奥运会。 发展速度恐怖如斯。 这不得不说,朴正西的政策,达到了奇效。 只是.....隐患方面,却悄无声息的越来越大。 1996年。 寒国的迅速发展,也渐渐形成了人工成本高,以往廉价,优质的劳动力不复存在。 寒国虽完成了轻工业—重工业—产业结构调整,马上就迈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。 但寒国却不能媲美欧米等发达国家的先进。 下不能与华夏和东南亚国家比拼,陷入经济增长停滞尴尬的局面之时。 内忧外患来势凶猛。 今年开年来。 寒国排名十四的寒宝钢铁,轰然倒地,宣布破产。 随后.....无数家大企业都一一崩塌,甚至是岌岌可危。m.zwWX.ORg 而顺洋.....现在就是岌岌可危。 其实按照道理来说,收入减少,或者是其他方面被堵塞,是不可能让一个大型企业就此崩塌的。 但这就是寒国的政策畸形的一点。 不仅仅是寒国政府有高负债率,企业也一样有高负债率。 在去年。 顺洋的负债率高达167.1%,净利润率仅0.2%,其实如果不是陈道俊最初为顺洋赚下的460亿的天文财富,如今的顺洋的负债率可能比其他企业还要高的多。 比如大营的436.7%、LG的346.5%…… 陈养喆知道,在差不多十年前陈道俊为顺洋做的这件事情,后续的影响有多么大。 换句话说,如果没有陈道俊做的那件事情,现在的顺洋,就是第二个寒宝钢铁都不为过,此时的顺洋 尽管企业的负债率如此之高,政府并不觉得这是个很严重的事儿。 但危机到来,寒国政府也不顶事儿了。 没了政府托底,寒元彻底崩盘。 货币贬值虽然有利于出口,但快速贬值,商品价值暴跌就是一场天大灾难。 另外,货币贬值引发了通货膨胀。 还有出口受到影响,工厂全部停业,绝大部分人本就面临失业,生活难以维持,甚至都活不下去了。 通货膨胀之下,物价飞涨,民众更加走投无路。 如今的寒国。 就是在如此的困境之下。 顺洋也是焦头烂额。紫色小青苔的重生财阀家小儿子:截胡大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