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一十八章 个人战 (第2/4页)
布,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”。 接下来,便进入主题,上奏政事。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要奏事的,要不然,早朝时间不够。有事启奏的官员,需要提前写好奏本。上奏时,先迈步出班,然后到御前跪下,这时才可奏事。奏事时,还要用官话,大声朗读奏章,读完之后,才可回到班列。 整个早朝期间,会有专门的纠察御史在一旁监督,只要是有人咳嗽、吐痰、衣冠不整、仪态不雅都会被记录下来,上报处理。 等各官员奏事完毕之后,鸿胪寺官员“唱”奏事毕,然后皇上退朝,其次百官才可陆续退朝,回各部门衙门处理政事。 可以看出,整个早朝还是很威严,规矩很多的。而早朝,也通常被看做皇帝是否勤政的风向标。勤政的皇帝,自然坚持早朝,像朱元璋时期,即便遇到恶劣天气,也很少罢朝。而清朝的康熙、雍正,除了早朝,还专门开设了午朝。 但是,也正是因为早朝比较正式,规矩较多,有些皇帝不愿意参加。像明朝嘉靖和万历皇帝,竟然二十多年不上朝。因此,被很多人批评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,参加早朝与否,并不是好皇帝的必要条件。 嘉靖皇帝虽然二十多年不上朝,但是经常批阅奏章到五点多。而明朝末年的崇祯皇帝,继位时就想做中兴之主。经常披奏章到1点多,早朝也从未中断,但是明朝最后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。 宋朝是我国时间计算发展的最完整的一个朝代,在宋朝出现了最精细的钟表,时间误差在10秒之内。而宋朝的更鼓制度更是被后世的王朝沿用。宋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,一共一百刻钟,夜间是行使点更制度,日出之前于日落之后的两个半都是属于白天。 在当时的开封,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,开封的更鼓制度精密完整,是地方更鼓制度的模板。而宋朝的官员上朝时间和报时制度等都是依靠着更鼓制度来运行的,后者为宵禁和上朝提供了准确的时间。 宋朝对于官员上朝时间有着明确的要求,漏刻是上朝的时间标准,而在等待朝会开始前的时间被称为“待漏”。宋朝还专门建立了不同等级的“待漏院”,为官员们充当歇脚的地方。待漏院的作用可不止是充当歇脚这一项,宋代继承了五代时期的制度,待漏院的管理也日益完善,在官员等待之时,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点卯,派人监督臣子的上朝情况,如有迟到未到者,要登记起来呈报给皇上。有生病请假的,也会派遣专门人员去查看真伪。 待漏院虽然会提供一些果酒,但是很多大臣早起都还没有吃早饭,于是在待漏院外便有着一连串的商贩,在贩卖符合个人口味的早点。这让部分官员觉得伤风败俗,有扰清净,但是部分官员却乐在其中。 宋朝的上朝时间一般是在五更时,也就是现在的三点到五点之间,属于非常早,所以很多大臣早早到达待漏院的时候,都会在待漏院补一会儿觉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很多大臣在上朝前的晚上都没有睡觉,而是在到达待漏院之后坐在椅子上靠着墙假寐。宋朝上朝时有各种提醒时间的方式,官宦人家为了记住时间会专门燃烧一根蜡烛,蜡烛烧尽的时候就是早朝开始的时候。而真正早朝开始时,在文德殿会想起明显的鼓声,即使作为时间的标准,也是提醒各位大臣们该上朝了。宋朝京城当官的辛苦受到不少文人墨客的抱怨,著名诗人欧阳修就曾写道“卧听竹屋萧萧响,却忆滁州睡足时”,那现在和在滁州当太守时候相比,说现在上朝太累了,没有滁州当官的时候快乐。 看到这里是不是都认为在宋朝当公务员太辛苦了,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上班,但是要知道在宋朝早朝虽然严格,但是很少会开展,最基础是五天一次,甚至有的时候是一个月三次。这样看来,宋朝公务员还是过得很惬意的。 此时的赵祯,正襟危坐,早朝上他已经得到了陆垚要举办比武大会的消息,所以,正好借着这个事情问一问群臣的想法。 “早朝结束前,大家说说,这陆垚弄出来的比武大会怎么样,看来我们这位探花没上任,就已经在为之后的事情做打算了。” 赵祯说这话,其实是已经给到了大臣们他自己对于陆垚这件事情的一个态度,那就是支持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