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第一公主_分卷阅读457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457 (第1/2页)

    果实成熟,滋味甘美。

他脑海里浮现出她承受不住时欲拒还迎,似乎想要挣脱,又紧紧缠着他的样子,娇艳柔弱中带着无尽的妩媚,不由得口干舌燥。

裴英娘无知无觉,依然紧紧扒着他。

李旦半天没听到她说话,垂眸一看,发现她又睡着了。

他笑了一下,侧过脸吻她的眉心,好好睡吧。

因为天气变凉,朝食从清风饭和冷淘换成鸭花汤饼。

吃过朝食,裴英娘吩咐半夏铺纸磨墨。

外边的雨势小了些,宫婢将书案抬到长廊下,拢起竹帘,烧一炉四叶饼子香,香气清芬。

万丈雨帘悬挂,裴英娘沉思半晌后,伏案书写计划书。

逃户问题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

治理得好的话,把逃户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,不会危及社稷安危。

倘若不能有效遏制逃户的规模,那么可能会酿成大祸。

前不久剑南的商队写信告诉裴英娘,剑南出现大批逃户,逃户们居无定所,三餐无继,组成光火贼,抢劫过路商队,给商队带来很大的损失。

在女皇登基以前,社会矛盾并未激化,逃户数量在朝廷的掌控之中,女皇登基以后,逃户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
逃户历来有之。

他们流离失所,有些躲进豪强庄园或者寺庙道观,有些则干脆落草为寇,烧杀抢掠。

农民们投靠地主豪强,躲入豪强们的庄园中,租赁庄园的土地房屋种子,实质上从民户变为豪强的私人奴仆,借以躲避繁重的赋税和徭役。

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。

因为女皇抑制道教,大力扶植佛教,各地州府兴建庙宇,权贵世家们争相供养,寺庙经济极为发达。

因此寺院中也藏有大批逃户。

僧道有不纳赋的特权,寺庙道观在本身拥有的庄田园林之外,还依靠各种手段大肆侵占周围老百姓的田地,由知客僧代为管理,开设邸店、货栈,经营生意,获利颇丰。

逃户们依附寺庙,甘为奴婢,或者租赁寺庙的土地务农,也可以借其庇护逃避赋税徭役。

有逃户选择应召朝廷募兵,或者从事前途晦暗的手工业、商业,沦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工奴。

再要么,干脆沿街乞讨,混吃等死。

还有一批逃户,一不做二不休,干起没本的买卖,最终变成为害一方的流寇,杀人越货,无恶不作。

大批农户逃往他方,不仅会造成赋税收入方面的损失,还可能会引发暴动,威胁社会安定。

历朝历代,当出现各地农户不约而同奔逃的现象,往往是天下即将大乱的征召。

裴英娘没学过怎么治理朝政,不知道要如何解决逃户问题,但是她大概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。

比如不能像平州县令那样,用铁血手段抓捕搜查各地逃户,一旦坐实逃户身份,立刻发卖为奴,这种方法短时间内能够威慑平民,但长此以往,只会导致民怨沸腾。

也不能像甘州刺史,什么都不做,只知道设置各种禁令严防老百姓外逃,把老百姓当成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