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章 神国谜云 (第2/2页)
碎裹在神帛里,像洗衣服那样不断揉搓,过十几分钟,淡墨色的字迹就会清晰。 趁着这十几分钟,青纹喝了热茶,按摩手脚,说起水下见闻。 原来,水村后的池塘,确实别有洞天。 从外面看,池塘极小,却是个喇叭口。 上小下大。 内里宽阔,有暗流,黑洞洞浑浊不堪,越往下乱石越多,隐隐开辟更大的空间。 胡子的十万流明手电确实好用。 青纹仗着那一缕幽光,大约下了七八米,隐隐看见水底有一四四方方的影子。 本以为是个水斗。 等青纹游过去,底下是个水泥房。撑死不到百年,外头让水泡得脱皮,房口有道大铁门,上面满是秽物,水锈水草结连成片。 铁门上锁,虽被泡锈了,仍严丝合缝。 房子四面没窗户,也不知干啥用。 沾有海虫子的神帛,就是从水泥房的门缝里挤出来的。青纹见是一片布,水下看不清上面有字,就没在意。 青纹的祖先在南洋下海,也曾见过海虫子。据说大的海虫子能有筷子粗细,神帛的海虫子只有头发丝,可见长期营养不良。 “水泥房?” 我摸着下巴,老式水泥不防水,在池塘中心修个房子有啥用。 如果是被淹的村落,不可能只剩孤零零一栋啊。 青纹喝了热水,缓过来,脸上有了红气:“房子很怪,像个大号棺材。水下修这种建筑,颇为麻烦,可能是水村村民搞出来的。” 我道:“看来待会还要下去一次,至少要知道房子里是啥。” 此地与青海湖下的坟墓,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 海国云帝,云上天音。 这二者,究竟在古人的图腾和信仰中,代表了什么?占据着何种分量呢? 暴雨没有停歇的架势,我呆呆望着破碎的池塘出神。黑色的水越过堤坝冲入村中,鱼腥味愈发浓重。 “好了,明矾起作用了。”白川叫了声,在风中展开神帛。 中心是一幅四神云气图。 画的极具浪漫色彩,线条流畅,气势恢宏,云气绚烂,瑰丽无比。 云气图下,是一行行蝇头细字,最右侧大书“大汉神国”字眼。底部是一圈海藻缠花纹,绣了凤鸟,工艺不凡。 “还是用的夏篆。”我吃了一惊。 胡子他们靠过来,只有我认识这些偏僻的古文,便让我说。 我整理思绪,抿了口热茶。 在这潮湿阴冷的雨天,坐在火前饮茶,别是一种惬意,仿佛粘稠的雨气都驱散不少。 我道:“神帛,又叫明旌,是记录死者功绩、世家、地位的葬具,非帝后皇族不敢用。也有种说法,神帛盖在尸体上,能防止野兽扰了尸气,引发变动。所以这东西,也算镇物。看内容,是刘弘写给他老婆王淑儿的。” 神女门山的夹子沟,最早由刘弘的信徒搭建村落聚居。 刘弘将他老婆葬在这,谥号“愍哀”。 信徒为其护陵,等待有朝一日刘弘将其复活,所以地宫大门上百年不曾关闭。 严格的说,按照考古的叫法,王淑儿是大汉神国的“愍哀王后”。村民不懂什么谥号,叫做贞烈神妇娘娘,纯粹是吹捧哄抬王淑儿这个造反婆娘的身价。 两晋时,刘弘在西凉作乱,建立西凉国,自号“圣人天王皇帝”。 他这个皇帝没有当几年,将国家大事委托给老婆,自己入山求仙问道。 所以刘弘对王淑儿的感情,并没有多深,按照现代说法,夫妻长期处于异地离异状态。神帛上对王淑儿的生平事迹,实在没什么好介绍。 后面半段,大体是刘弘本人有感而发,记载了他自己的世家出身。 据刘弘自己回忆,他这一支族人,压根不是人! 胡子乐了:“这个神棍还挺有自知之明的。” 我摇头,对胡子解释:“他这个不是人,不是在骂自己,而是吹嘘自己。刘弘的意思,他不是人,从一出生,他的这支家族,就是神仙!” 刘弘并非中原人士。 神帛上记载刘弘的籍贯,他的祖先,曾是海国中人。 说是亘古混沌不知多少万年,大海中有一神国,盖世无双,人民丰衣足食,堪称仙境。 某一日,天怒人怨,海水倒灌,将这神国连同皇帝居民一起埋葬。少数族裔侥幸不死,流散在世界各地。 神帛上的原文,是这般记载:余王之后裔,非天道所容,本该长生不死,以求大道。是年,神国崩,祖先死,余王之后裔西迁,寻一绿影地,可倒映人之灵魂,亡灵乃安。又贼臣作乱,乃北迁,余炼丹制药,希求有朝一日能归祖地矣。 他们先迁徙到一个绿色的地方,那个地方的绿色能倒映人的灵魂。 后来又爆发了内乱,分裂成几支,继续北上,刘弘这一脉是其中的分支。 这些人效法方士,炼长生丹,寻深山古墓,以求找到祖先在大海中存在的证据,返回被海水湮灭的国度!十年慰风尘的南派盗墓手记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