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84章 有人在作死? (第1/2页)
完颜宗望还活着,对于赵宁来说,总归是一件好事。 金国朝堂对立得越严重,他的时间越多,压力相对越小。 不过赵宁并不知道完颜宗望还活着,甚至张邦昌在隆德府称帝建元的消息也尚未传到东京城。 六月初二,东京城,一场夜雨后的清晨,汴河之上弥散着淡淡的水雾。 天光慢慢展露,夏风拂过青莲。 船只切开水面,满载货物。 此时的渡口已经车水马龙,忙得不亦乐乎。 空气中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香,路边的小铺陆陆续续开业,一辆辆车在渡口载满货物后,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地方。 宋代商业发展,打破了唐代的坊,商品增多后,官府在城内会建造许多专门为商人囤积货品的地方。 这种地方的官方名称叫“塌房”,在大宋朝各个城镇都普遍存在。 不仅仅商人可以囤积货物,私人也可以囤积个人用品,不过是要交钱的。 这种制度,在大明朝建国初期,被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行。 从目前塌房的储存数来看,东京城内的大宗商品在逐渐增多。 例如粮食、果物、油、盐、布匹、丝绸、药品等等。 中原王朝便是如此,只要没有战争,只要给民间以喘气的空间,他们很快会自己休养生息,慢慢恢复。 “号外!号外!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!号外!李纲李相公回京师了!被任命同知枢密事!号外!” 一大早上的,卖报郎就在繁华的地段吆喝起来。 东京城的人们对报纸也开始慢慢习惯。 而且喜欢读报纸,某些读书人,几乎每天都会买一份,密切关注朝廷重要的风向变化,那些不识字的,就喜欢听人说。 “给我来一份,给我也来一份。” “真的吗,李相公回来了!” “官家圣明,终于将李相公召回来了!” “……” 刚出了宫,准备出城去走一趟的赵宁,听到路人的议论,不由得好笑。 看来东京城的老百姓,对李相公的归来,还是很激动的。 李纲十天前就低调入京,六月初二,任命诏书流程走完了,同知枢密事,也就是之前孙傅的位置,副枢密使。 且兼任河东东路、京东东路总制置使。 两路军政大权一手抓,任务是重组东路防线,迫在眉睫。 并且赵宁还给了他生杀大权。 十天才走完任命书,足以见京师有多少官员对李纲表示不满。 这些家伙阻止不了李纲上位,但却故意拖延。 赵宁不由得感慨,看来北宋末年的东京,许多官员不喜欢李纲是真,但老百姓对他却是另一个态度也是真。 赵宁随口问一边的荆超:“荆超,你觉得李相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 荆超说道:“臣对李相公也不甚了解,不过去年年初,他主持全局守城,城中百姓确实爱戴他。” 荆超也搞不懂赵官家是怎么想的,他也不敢随便回答。 靖康元年,第一次金军南下,就是李纲带领全城军民,一起击退金军的。 自此,李纲成了一面抗金大旗。 尤其是第二次金军南下,横扫河北、河东,人们都开始怀念他。 正统历史上,东京城被破,宋钦宗最后悔的就是罢免了李纲,且后悔没有听李纲的。 等赵构登基,第一件事就是召回李纲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