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作曲开始横扫蓝星_第246章 搬上试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46章 搬上试卷 (第2/2页)


    而林游的意见则是简单粗暴,说这个地方并不适合放置支线任务。

    郁闷之下,邓向明突然想起来了当初的疑惑。

    华夏真的只是一个人吗?

    这脑子简直一人可抵好几个妖孽级别的人了。

    他才好奇的问了问,当时许行舟怔了怔,随口就把典籍归到君莫笑的马甲上了。

    恰好,当时《秦洲简史》正好成为了官方推荐历史读物,水到渠成合情合理。

    听到典籍全是由君莫笑cao刀之后,邓向明觉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不过,君莫笑的形象在他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
    以前,在邓向明眼里,君莫笑专坑读者一百年;现在,则是大佬牛逼,求带飞。

    毕竟根据游戏剧情拿出了许多典籍,还不是寥寥几本,而是数以百计。

    现在,在邓向明的眼里,君莫笑写本小说那都是大佬闲着逗人玩,就依着为游戏提供的典籍水平,怕是素日里接触的都是这些。

    许行舟丝毫不知道自己好友已经脑补完进一步丰富了君莫笑的人设。

    他手指交叉,表情带着几分调侃。

    “你怎么会这么想?只是有了共识,不想拿标准答案束缚了众人的解读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哦~”

    邓向明被这个理由给说服了,想起来当年刷的卷由衷的感慨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怕是他们会解读的花里胡哨。”

    邓向明如今都还深刻的记着,当年的一篇阅读理解。

    ——问:窗外灰沉沉的天空暗示着什么?

    他当时大笔一挥,非常自信的答曰。

    “暗示着即将要下雨了。”

    试卷发下来一个大大的×,力透纸背,依稀可以窥见批卷老师震惊至极。

    标准答案是暗示了当时社会黑暗……

    邓向明还能说什么呢?

    直到市中心无意间处理了一批地下室内的老书杂志报纸等等,将其录入电子版时才在一家极小的报社中发现了短短的一段采访。

    报社有多小呢?

    只出版了几期报纸就倒闭了。

    而这段采访只出现在了中间叠着的细条里。

    记者问道:“当时您写下灰沉沉的天空是有什么伏笔吗?”

    作者笑了笑,缓声开口。

    “并没有,只是写作时抬头望向窗外,天空正好灰沉沉罢了。”

    作者的这篇文章也是试卷上的常客,这篇采访重露天日,不知道有多少家出版社连夜召回来试卷修改答案。

    只不过自此后这道询问灰沉沉的天空的阅读理解题再未出现过了。

    邓向明还记得,他还特意翻出来了那张试卷找老师翻供,老师还真给郑重其事的修改了分数。

    直到现在,随着阅历的增长,他越发感谢当初的那位老师了。

    许行舟带走合同,改天在合同上签了名带了回来。

    得益于这个世界的版权制度之完善,笔名也具有法律效益。

    签完以后,许行舟就将这件事抛在脑后了。

    本以为早已告一段落,很巧于问也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但他没想到,一次月考中,于问和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——问(1)翻译下面几句话的意思。

    ——问(2)渔人离开时,村民为何嘱咐他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?

    ——问(3)渔人偶遇桃源,“处处志之”,最终却“不复得路”,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?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于问:“再见吧,啊不再也不见。”

    他们跟《桃花源记》杠上了啊?一清俩白的从作曲开始横扫蓝星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