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零:干翻艰苦年代_第22章 教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2章 教训 (第2/2页)

着纸上的名字道。

    “知道啊,不就是他多年未见的闺女嘛!

    怎么了,你是觉得李保国和李桔梗同志有什么联系。

    只是同名同姓罢了,桔梗这个名子很常见的。

    不过,以后多照顾一下那姐弟,由爷爷和各房堂叔养大成人,也是不容易!”

    黄宏光这么一说,时建章也不再纠结于此,若是真的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的。

    机会就这么与桔梗擦身而过!

    不久后,李家住的大院子,由黄局亲自题字‘李家大院’。

    这四个字像保护伞一样,护着李家院子里的每一个人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林山县。

    如火如荼的分地、反霸退租运动,在各村镇同时上演。

    有喜有乐,也有悲和血。

    鹿头镇新建立的镇政府,仅有一人在此值班,其他的工作人员全都下乡搞宣传。

    因为镇上还没设邮递人员,送来的信件都放在值班室内。

    落在桌下的信件沾满灰尘,不知在此躺了多长时间,也许是永不见天日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远在省城的桔梗,并不知道她一直期盼的人送信回家,却因工作人员的疏忽,再一次失之交臂。

    被勒令不准随便出门的桔梗,周日偶尔会送走小叔后,与麦冬偷溜出门。

    没办法,想独自出门是永远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游走在三个菜市场的桔梗,打一枪换一炮地出货,收获也是非常的丰厚。

    其余时间都闷在家里面很少露面,她还是怕被坏人盯上,报复到李家人身上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芙蓉花谢时,叔侄三人穿着同样的灰开衫毛衣,配衬衣背带裤、帆布鞋,洋气的打扮羡煞一帮人。

    乐得合不拢嘴的李安福,见人就炫耀他的衣服和鞋子,那开心的样子像得了稀世珍宝。

    叔侄三人长相本就不俗,在城市生活一段时间,身上的乡土气息已褪尽,走出去令人耳目一新。

    街上陆续出现时髦的列宁装、布拉吉,男人们则以中山装为荣。

    几个爱美的妇女纷纷效仿,为了节约成本,都将布料给在裁缝店学过的李红叶做。

    别说,经她多次观察后做出来的衣服,还真像那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学校的时光对桔梗姐弟来说是快乐的,时间一晃便到了寒假。

    “小桔子,我们去逛古玩街,运气好的话会遇上来处理家中老物件的二世祖。”

    已将省城大小街道摸熟的球球,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古玩街,他在那里见过李家村的族长出现。

    不过,现在的族长苍老了许多,穿着也很普通,应该是受到了牵连。

    城里的大公馆和西式建筑,都分给穷苦人家居住,族长一家受到牵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。

    球球并没有为此跟踪以探究竟,受到牵连是迟早的事,谁让他家有个当国军军官的孙子。

    除了隐姓埋名躲到无人认识的地方外,这辈子还有得罪受,但球球并不准备告诉自家崽子。

    有些事,并不是她能改变的,只要顾好自己一家就成。

    别人的生活,不是他们应该干预的。黄沙心悲凉的四零:干翻艰苦年代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